12月12日,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海洲教授应学院邀请在我校江宁校区图书馆五楼圆桌会议室作了题为《不爱红装爱武装——新中国女民兵宣传画的图像政治学》的学术讲座。姜柏生院长、思政系常务副主任周业勤、副主任陶磊及学院部分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周业勤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王海洲教授从“半边天”一词讲起,第一次出现是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可以在社会劳动、家庭生产中发挥和男性一样的作用。毛泽东也曾写诗夸赞女民兵: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随即,他扼要讲述了女民兵的发展简史,并介绍了其“图像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即研究图像所表征的政治关系及其实践的生成和发展过程。王教授指出,图像政治学的研究还要涵盖政治社会学、历史社会学和艺术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读图像背后的创作手法和当时时代之间的结合。
随后,王海洲教授介绍了Susa.L.Mann的观点:在古代,良家妇女从不属于任何户外的同性群体。但在建国后的宣传画中,女民兵们被塑造成破除血缘结构,形成新的关系——革命大家族中的志同道合的好姐妹。王海洲教授认为女民兵以个体形象出现时,她们身体的男性化和衣着的中性化并不意味着女性向男性的“同化”,而是以一种不强调性别特征的“国家人”为标准。
“有了一道红头绳,代表对美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对自身权利有了一定的认识。”王海洲教授认为,性别平等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两性在各种事务中具有相等的资格,其最为关键的内涵在于女性具有一种反思自身权利边界的能力。“妇女解放”逐步推进,但“性别平等”依然任重而道远。
讲座从开始到结束,王海洲教授以一幅幅女民兵宣传画为分析对象,以犀利的理论洞察力,引领大家透视女民兵宣传画的政治建构以及宣传画的女民兵政治社会化功能。整个讲座把学术、艺术、生活和谐地融为一体,展现王海洲教授深厚的学术素养。
讲座结束后,与会的师生代表就各自关心的问题与王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姜院长在最后总结说,王海洲教授以以小见大的方式,以无处不发现的独特视角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形象的一课。
(供稿:李若熙 供图:夏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