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教育部发出的“停课不停学”的通知,马院师生踊跃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为抗击疫情贡献绵薄之力。
为人师表 勇于担当
在学校党委的号召下,我院第一时间组织教职工党员报名成立了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从而更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值得我们称颂和学习的是,我院周业勤教授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主动请缨,要求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的工作中。“我虽然不是党员,但希望能够加入突击队,为防疫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周老师用最平实的语言和最平凡的行动诠释了特殊时期下听党指挥,应党号召的公民最深刻的无私奉献精神。
严峻的形势虽然阻隔了时空,却并不能阻隔人们心中对爱与沟通的渴望。疫情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守望相助。2020年1月30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支持热线正式开通,面向广大高校师生和社会开展心理支持服务和医学科普,我院郑爱明教授、何源教授以及王志琳老师承担了心理热线的值班工作。该咨询服务采用“1+1模式”,目前已接听热线电话180余次,接收邮件20余封。
“要相信政府,相应科学,相信医生。”郑爱明教授表示,面对疫情下的心理恐惧,首先要勇于自我调节;其次,拨打心理热线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也是克服心理恐惧的有力途径。同时,他还提出了“冥想”、“呼吸”等放松方法,寻求亲朋好友的相互支持,多进行正向互动等具体建议。王志琳老师则表示,情绪波动是人的自然现象,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是疫情引起的正常人群的正常反应,不必过分在意。建议通过读书、听音乐等适合自身的爱好充实自己,分散注意力。
除了积极参与心理支持热线的接听工作,热心帮助省内外大学生以及社会公众在心理层面出现的种种困惑及问题,我院何源教授还参与承担了心理健康教育科普性质的工作,她撰写的文章《面对疫情中的情绪问题,“心理防疫”怎么做?》,在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社会科学普及”公众号发表;担任编委并参与撰写的著作《面对疫情,教育何为?》也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面向社会出版,以在疫情之外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本着“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的原则,我院各教研室的网络课程工作也纷纷展开,老师们发挥各自所长,通过直播、微课等多平台、多形式的网络教学力争让同学们接受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洗礼,可谓是如火如荼。“疫情无情人有情,看到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辛苦抗疫,非常感动。我们教师虽无法去一线支援,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排好线上授课,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希望能尽快结束疫情和学生面对面!”我院夏媛媛老师在为学生制作和录制微课之余如是说。
学生本色 无私奉献
疫情爆发,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学生,在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为遏制疫情蔓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董惠瑜同学主动请缨,在社区疫情防控点担任志愿者,她谈到:“我想我是青年人,身体素质好,可以值守。”她每天早出晚归,有条不紊地测量记录社区出入人员的体温情况,严格做好社区出入人员信息登记,防止出现错漏。她每天向社区居民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了居民的防患意识,降低了病毒感染的风险。她发出“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武汉加油,我们与你同在”的感叹。
路岩同学在这危难时刻,不忘自己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主动向家乡社区申请志愿者,负责社区内人员和外来车辆的登记以及本单元内的消毒等工作。她坚信“疫情打不倒人心,我们万众一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她表示:作为南医大马院的一份子,虽不能参与一线战斗,但也要尽自己所能贡献一份力量!
李涵同学秉着自己的理想信念,自愿在家乡小区门口做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负责来往车辆的登记、检查住户往来通行证以及体温测量等工作。她谈到:很荣幸加入到志愿者这个队伍中来,为疫情防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抗击疫情,我们一定会赢!
李若熙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她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负责消毒、体温测量以及出入卡验证等工作,并与其他志愿者24小时轮流值班,在寒冷的夜里,默默守护家园。她表示:虽然我的力量很小,微不足道,但我希望能用实际行动为大家做一点贡献,早日战胜疫情。
杨林楠同学,在家乡太仓参加抗疫志愿活动,认真监管村社的出入口街道,登记出入的人员,负责体温测量和出入证发放等工作。他感叹道:疫情来临,作为一名南医学子,积极投身到抗疫志愿工作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排查工作,众志成城抵抗疫情,不做逃兵,这是每个中国年轻人都应该做也愿意去做的事!
秦邦辉同学主动请缨参加小区抗疫志愿服务,负责进出人员的体温测量,车辆把控和登记,出入证发放,疫情知识宣传等工作。在危难之际,他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心声,并表示:“医护人员在防控一线辛苦工作,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只能做力所能及的志愿工作,希望能够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防疫工作做出一点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管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与大家守望相助耐心倾听的心理咨询专家,还是特殊时期为了坚持做好网络教学工作而习得“十八般武艺”的教师,又或是那一抹抹站立在乡村、街道的学生志愿者身影,他们团结一致,又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这个国家这片土地的“小家”与“大家”,就像一束束照亮暗夜的光,一直在告诉大家,“不要怕,我们在”。
(稿/龙肖冶 朱唯星 图/王玲 董惠瑜)